01
重要赛事
世界赛艇锦标赛:国际赛艇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赛艇比赛。首届比赛于1962年在瑞士卢塞恩举行,每4年举办一届,从1974年开始每年一届。1974年开始,世界赛艇锦标赛增加男子轻量级和女子无差别级,1985年增加女子轻量级。
亚洲赛艇锦标赛:亚洲地区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赛艇赛事,每两年举办一次。
全国赛艇锦标赛:中国最高级别的赛艇赛事,每年举办一次。
02 组织机构
国际赛艇联合会: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,1923年迁往瑞士,总部设在瑞士纳沙特尔。1996年,其总部迁往瑞士洛桑。联合会的宗旨是鼓励合理发展赛艇运动,加强各国业余运动员之间的友谊。
亚洲赛艇联合会:1982年11月在印度齐普尔成立,有14个会员协会。该联合会举办的比赛有亚洲赛艇锦标赛。
中国赛艇协会:1981年成立,原属中国船艇运动协会。会址设在北京。任务是普及全国赛艇运动、提高技术水平;举办全国性比赛;拟定和公布比赛规则;审查运动员资格;选拔和组织运动员国际比赛。
03 代表人物
史蒂夫·雷德格雷夫,英国赛艇运动员。雷德格雷夫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和队友一起夺得男子四人无舵手比赛的金牌,这是他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连续第五次在奥运会上夺冠,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连续获得5届奥运会冠军的耐力项目选手。
张秀云,中国赛艇运动员。张秀云曾获得1993年世界锦标赛四人双桨冠军、1994年世界锦标赛四人双桨2000米亚军、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双人双桨亚军。
朱智福,中国赛艇运动员。朱智福曾获得2002年世界杯单人艇亚军、2002年亚运会单人艇冠军。
郑娜,中国赛艇运动员。郑娜曾获得2003年世界杯女子八人单桨第三、2004年世界杯女子八人单桨亚军。
04 相关术语
正力:各种类型船艇的动力来源,有的是发动机有的是风帆。无论是发动机驱动的螺施桨或一帆满风吹着风帆,其动力都是连续不断的。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却是断断续续的,因为运动员拉桨时,桨叶在水里有力的作用,这时产生推进船艇前进的积极力量,这是正力。当桨叶出水后,船艇只依靠惯性力作用,这里正力的作用消失。
负力: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和其它船艇不一样,当运动员拉桨时,桨叶在水里可以产生积极的推进力。而桨叶出水后就没有推进力的作用,而且由于滑座的运动和身体质量的方向转换,对船艇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力,这个负力对抗前进着的船艇,是一个消极力量。赛艇技术好与差的标志之一,就是要限制消极力量的作用,充分利用积极力量。
划距:指比赛中每划一桨船艇移动的距离,即比赛全程距离除以该艇所划的桨数。例如赛艇比赛全程为2000米,某艇共划了250桨,说明其每桨的划距为8米。因此划距反映了运动员划水的效果,它与运动员的划幅、桨频等因素有关。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应强调划距,从每桨的划分效果来改进划桨技术。
划桨周期:指次划桨动作的全过程。赛艇运动的划桨周期由桨叶入水、桨划分、某叶出水、回桨所组成。从运动员的动作来说,是提桨、拉桨、按转桨、推桨。整个划桨周期是连贯而不间断的。
划桨节奏:指一个划桨周期内部各阶段速度和力量的比例。在一个划桨周期中,通常要求拉桨快而回桨慢,拉桨用力而回桨时放松。例如,假定每分钟划40桨,则每一桨的周期为1.5秒。划桨节奏要求拉桨用0.5-0.6秒,而回桨要用0.9-1秒。划桨节奏是运动员技术是否合理的标志。
回桨:桨叶出水后,运动员两手轻快流畅地把桨柄向前推出。当两臂完全伸直把桨柄推过膝盖后,滑座才起动向前移,同时上体也随着自然前到下一桨的预备姿势。整个回桨过程中,桨叶水平地在空间前移,离开水面约15-20厘米。回桨时要求身体平稳、自然、放松,动作比拉桨的速度相对要慢,回桨与拉桨的时间比例约为2:1。如果一桨的 周期为1.5秒,则回桨约需0.9-1秒,而拉桨为0.5-0.6 秒。由于回桨时较为放松,使运动员每次拉桨都能得到短暂的体力恢复。因此可以认为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。
拉桨:桨叶入水后,运动员的体重通过腿部用力传递到脚蹬架上,与此同时运动员动用各部分肌肉积极地拉桨。从肌肉用力的顺序看,一般认为拉桨开始时主要依靠腿部力量,然后是背部肌肉,最后是肩臂积极用力。蹬腿拉桨开始时,滑座在滑轨上向艇首移动,这时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自身体重,有如悬挂在桨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传递到桨叶上去。从另一方面看,桨叶在水中的移动越小,划水的效果就越好。在整个划桨周期中,拉桨阶段是使赛艇推进的动力阶段,这个阶段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。
平桨:指运动员将桨叶平放在水面上,平桨时运动员身体放松,桨叶背面着水,桨叶的前面向天。平桨也是一种口令,当运动员在划进中,遇到障碍物或靠近码头需要停止划桨时,舵手或教练员可以用”平桨”口令,要运动员停止划桨。
按桨:拉桨后,两腿在转道上蹬直,躯干在滑座垂直位置后仰35度左右。双臂曲拉至膈肌部位,双手用掌心轻夺桨柄移至腹部,用手腕关节作弧形下按动作,使桨叶迅速垂直出水。要求干净利落,动作快而轻巧。否则,桨叶掠水,会影响速度。这是赛艇划桨动作进入第2周期的准备过程。
桨叶入水:运动员在回桨以后,自然地使两臂充分向前,桨叶的正面即划水面从向上已转向向前,桨叶与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倾,利用桨叶的首身重量下落,两臂和两手则同时自然上抬,使桨叶切入水中,形成桨叶和桨颈没入水中的最佳深度。这时运动员通过抬体和手臂牵拉,迅速使桨叶抓住水,同时把自身体重和力量完全传递到脚蹬架上,使船艇受到力的作用而推动向前进。桨叶入水是一个划桨周期的开始,要求动作迅速而不是猛力,要求没有水花飞溅。
桨叶出水:在两腿蹬直拉桨结束时,上体后仰大约25度,同时屈臂拉桨至膈肌部位。这时用掌心和掌根轻轻压桨柄,作弧形的按转动作,使桨叶从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,并迅速转成水平状态。这一按转桨的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,使 桨叶出水时干净利落,没有挑水或停顿的现象。因为拉桨结束后,船艇获得了推进力,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。如果桨叶出水的动作慢于艇速.就形成了桨叶挡水,从而影响艇的前进速度。
桨频: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。即比赛全程所划的桨数除以比赛成绩。从生物力学观点看,船速是由划桨频率和划距决定的。这两个变量又受到技术和器材等方面的影响。因此提高船速主要从划距和桨频两个方面提高,但是桨频不可能无限地增加,更不能为了增加桨频而降低划水的效果。赛艇比赛的桨频从30-40桨/分不等。以男子八人赛 艇的桨频为最高,尤以起航时的桨频更为突出,甚至高达48桨/分。在训练中不同的桨频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训练强度。
倒桨:赛艇正常划行时,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,以桨叶正面拉桨,船艇则背着运动员方向前时。倒桨时,正好相反,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,以桨叶正面推桨,船艇向着运动员前方即尾方向划进。倒桨通常在离、靠码头或其它应急情况时运用。
提桨:将桨叶对水面转为垂直角度时立即提桨柄,桨叶自水面插入水中,深至桨颈为止。人体重心从蹬脚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后移,手臂与背肌同时间后用力牵拉。要求动作迅速有力,扎住水的支撑点,使舟艇受水支撑点的反作用力 而被推向前进,是周期性划桨时发力的第一阶段。
上一条:【奥体讲堂】关于赛艇(比赛项目)涨知识第二波!
下一条:【奥体讲堂】运动保健小常识 |
返回列表 |
版权所有 :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
设计制作:网商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