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媒体

News

健康讲堂

我为群众办实事|“垃圾跑量”,真的存在吗?
发布时间:2023/1/5 17:17:41      点击次数:317

跑圈有个名词——垃圾跑量。


这个词其实最早出现在严肃跑者的词典里,指的是没有训练效果的跑量,时间长强度低,仅仅增加了身体的疲劳程度,对于成绩提升并无帮助。一直在“舒适区”,跑了十几年还是小学一年级。


1.jpg


1、不存在什么“垃圾跑量”


所有以健身为目的的跑步,都不算垃圾跑量。如果不是为了在马拉松上拿到一定的成绩,那每天就算是固定的速度、固定的距离和固定的时间,这样一直重复,都是合情合理的。

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基本建议:每次20分钟左右,一周下来积累75分钟的跑步就足够有益健康,跑得越多,健康收益越大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你跑得多一点,少一点、快一点、慢一点都是允许的,没有任何问题,当然也就不存在垃圾跑量。


2、稍加改变“垃圾跑量”也能变优质


别以为垃圾跑量就是一无是处的,哪怕是轻松跑,稍加改变也能对于你的速度方面有所提升。包括一些严肃跑者,也有利用轻松跑进行训练的时候。比如通过长距离的慢跑,将自己的身体推到糖元耗尽的状态,不但能训练耐力,还能训练到速度。你可以试一下跑个低速长距离,然后再后面加速跑几次间歇,效率会极大提高。


柏林世锦赛马拉松冠军白雪曾经就用这样的方法,在进行长距离跑步之后训练间歇,是一种速度强化策略。


3、“垃圾跑量”可以缓解压力


没想到吧,毫不起眼甚至有些,被人看轻的垃圾跑量,虽然对速度帮助不大,但却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。


跑步训练后期,如果体能无法完成这次的训练计划了,那就代表此时身体已经有透支的情况发生,这时候放弃原定计划,降速慢跑也可以导致内分泌发生改变,而这,往往带来压力的释放。


实践证明,突然的能量消耗和慢慢的能量耗尽都能有效缓解压力。比如打拳和长跑,是对抗压力的特别有效的方式。所谓,打累了就没压力了,跑累了就没脾气了。这些情绪释放是从人类遥远的进化过程中与生俱来的。


4、“垃圾跑量”对训练节奏也有好处


研究发现,在休息日安排一些所谓的垃圾跑量,也能够提高运动表现,主要是防止训练过度而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节奏。

长期训练,需要张弛有度的调节,人不可能一直在大强度的节奏下进行,这种交替实际上是长久之道。有些被认为无用的垃圾跑量,实际上却成为积极的交叉休息。这比单纯的休息日睡大觉更能帮助满血复活。对,有些严肃跑者就是会觉得今天没跑浑身难受、意志消沉。

就像有人认为可乐汉堡是垃圾食品,那是在日常饮食中针对过多的高热量所说的。但如果把可乐汉堡放在百公里越野赛中,这不仅不是垃圾食品,还是上好的补给。


您感兴趣的新闻
上一条:我为群众办实事|囤什么都不如囤“好身体”!好好跑步,运动有益身心健康
下一条:我为群众办实事|抗原转阴了,几天后可以跑步?

返回列表

版权所有 :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

设计制作:网商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