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媒体

News

健康讲堂

【奥体讲堂】三伏养的好,远离医院少生病,你可以这样做……
发布时间:2020/7/22 17:25:20      点击次数:858


三伏天结束

倒计时

3

4

愿你身体安康,心中无忧 ◆



1.jpg


什么是『三伏天』




三伏天,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

可以这样理解: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。




2020年三伏时间




初伏:7月16日—7月25日

中伏:7月26日—8月14日

末伏:8月15日—8月24日



2.jpg




三伏天养生知识



1.饮食开胃多吃苦味

一进三伏天,很多人就会受到“苦夏”的困扰,口淡乏味,食衣不振。因此,“开胃”是夏季养生的重点。专家建议,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,苦瓜、苦菜、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、健脾开胃。


不过苦瓜性寒,体质较差、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。天气酷热,出汗较多,容易耗气伤阴。


因此,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,山药、大枣、蜂蜜、莲藕、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此外,鸡鸭肉、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、健脾补虚的功效。

2.饮食清淡少生冷

三伏天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,以质软、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。清淡饮食能清热、防暑、敛汗、补液,还能增进食衣,在菜肴里加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,增进食欲,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。


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瓜果,既可满足所需营养,又可预防中暑。三伏天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,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不适。


所以,吃冷饮要适度,不可偏嗜寒凉之品。

3.养心还要重养神

在中医理论中,人体五脏,心与夏季相应,心脏主血脉,主神,与血液运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。


由于三伏天天气炎热,心火亢盛,容易产生急躁、倦烦的情绪,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,“躁”宜“清”之,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,切忌发怒,使人体气机通畅,顺应自然,夏季养心重要的是养“心神”。


尽量保持乐观情绪,注意预防懈怠厌倦、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,做到神清气和,心胸宽阔,精神饱满。这样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性格。

4.身体祛湿多喝粥

闷热潮湿的三伏天,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。对付暑湿,可以按足三里穴,有助于运化水湿。


睡前用40℃温水泡脚,可祛湿,还能提高睡眠质量。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,运动出些汗,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。


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,红豆、绿豆、荷叶煮粥,藿香、佩兰、苍术泡茶,生姜切片煮水,都有祛湿之效。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,祛湿功效却一般。值得提醒的是,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,绿豆性寒,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。

5.养阳避炎热

三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格外旺盛。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,并活跃于机体表面。为适应炎热的气候,皮肤汗孔开疏,出汗会增多,用来调节体温。


由于人体阳气旺于外,若暑热过度,最先损害的就是阳气,因此,三伏天养生首先是要避炎热。


盛夏紫外线强度大,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,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,携带一些凉茶、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,以防不慎中暑。

6.运动要适度

三伏天要适当进行活动,使体内的阳气,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,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,保持健康的体魄。


但也因为三伏天炎热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氧耗量大,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,不宜大汗淋漓,精疲力尽,以防疾病的产生。常说的“夏练三伏”,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、地点、情况地去锻炼。


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,跑步、打球、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,最好进行一些“低调”的运动,既能起到锻炼效果,又不至于出现不适。

3.jpg

4.jpg

5.jpg

冬病夏治·夏补三伏




点击上方图片

获取更多活动赛事信息

等你来嗨



7.jpg







您感兴趣的新闻
上一条:【奥体讲堂】让你更具魅力的健身常识,变身万人迷?那都不是事儿
下一条:【奥体讲堂】游泳的好处竟然这么多,看完彻底服了!(上篇)

返回列表

版权所有 :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

设计制作:网商天下